叙利亚

创业篇真正创业者的认知二


2创业不是在谈概念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创业者,谈创业,说商业模式,说了一大堆东西,乍一听貌似不错,高大上,最后,如果要说把它总结归个类,其实就是两个字——概念!都是在谈概念,在我参加一些创始人和投资人社交圈,分享学习时,说得最多的就是当下很多创业者在描述他们的项目时候,往往是在谈概念,不仅仅只是大学生和小白这类初创者,还有一些经商多年的小老板觉得自己0到1,再想从1到N,扩大自己的市场,讲经营做大规模化的时候,也都是谈概念.在复杂的商业背景下,可能信息太多了也不是一件好事情,我在和别人分享创业时经常会提到的观点,就是两个极端,一类是太悲观,悲观是他知道太多了,反而影响了他对自己商业模式下的认知和判断,都觉得自己没戏,重点不是放在自己的项目上,往往琢磨着怎么去找投资人,找VC,去获得融资,对投资人的研究比他对这个市场的研究还明白,琢磨投资人想干嘛,有什么爱好等等这样些东西;还有一类就是太乐观,例如,一些创业者在项目路演,那种架势,恨不得一上来,哇!要么就不做,要做就要成为下一个乔布斯,下一个马云······,在我看到一位还在读书的00后,她想做一个人脉网购平台,模式就是把BAT塞到搅拌机里面去,变成人脉关系=经济收益,我的招数比BAT更好,这有什么呀!经常会听到这些类似的话出自创业者之口.有这么一个大数据资料统计,个人创业的真正成功率还不到15%(大学生失败率95%),60%处于不盈利不亏本消耗人生,磨炼自己的状态,有25%是彻底做不下去而宣告失败的.可以洞见的是,今天我们创业,不管你有多么崇高的理想,多么有创业激情,它的成功率不会因为这些而改变,很多人把创业形容"九死一生"的事情,我不知道这个词是否说得过重了,但是,有个事实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某一个成功的公司在它荣耀的面前,其背后一定躺着至少家不成功的公司,而这些不成功的公司创始人,也一样的有情怀,有梦想,一样的勤奋和刻苦,一样的智慧.

在生活中,我个人是最反感心灵鸡汤,成功学,打鸡血的种种鸟话,在我收藏的书籍类别里,也从来不会为这类书买单,这对我个人而言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很多人习惯性把马云,王健林,陈安之······这些人的话拿出来作为自己的至理名言和思维导向.比如说,去年闹得很火的鲁豫和王健林访谈中,"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他一个亿",就被朋友圈,微博刷屏了,而我看到这句话是一脸的懵逼,我实在想不出这句话火在什么地方,有什么好被如此多的人刷屏.首先,老王在讲述总有些不靠谱的年轻人一上来就说:"我要当首富"这件事,既然你有如此崇高做首富的志向,那么对于首富来说不是吹牛就能吹成首富的,如果哪一天,当你做到了一个亿,再来说这样的话!于是,就有了老王说的"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他一个亿".一个亿,如果简单的理解为金钱就狭隘了,它代表的是量质,是你能做成多大事的一种规模,而不是死板地认为它代表的只是金钱上的数字问题,我们都说创业就是从0到1,再从1到N的过程,如果你创业的项目没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不能做到市场规模化,很快就达到瓶颈,这样的情况怎么去当首富呢!所以,我觉得这是一句实话,正常的话,就被那么多的人拿来作为笑话,我觉得,说明这些人的思维处在惯性思维里,对事物没有一个清晰的判断力,这群人站在创业角度来讲,肯定是不合适创业的,没有基本的逻辑性认知.反而我觉得很搞笑有趣的是对老王豪言,公开叫板迪士尼,声称要让迪士尼在中国二十年不盈利.这句话却没有人说了,按照老王说的分析:"我们的建造成本,设备成本,管理成本都比迪士尼低好多倍,价格也比迪士尼低,他们那帮中高层人都是用自己的人,你看,香港迪士尼开业以后,这么多年不盈利吧,再看东京迪士尼是海外迪士尼唯一盈利的迪士尼,它们运营成本都太高了,所以它们全球都不盈利,而我们完全有信心在中国遍地开花,群狼战术,做到迪士尼在中国二十年内赢不了利".而华特迪士尼公司的CEO,Boblger回应"我被王健林这种言论的态度以及内容逗乐了."在老王能说出此番话时,我也觉得很逗比的一件事,不知道他是故意出此下策炒作,还是真的就如他这么认为的,对于迪士尼而言,它只是一个游乐园吗?显然不是的,它的核心是它自己独有的IP,是一种文化娱乐产业链,迪士尼发展至今也有一百多年历史,那么这就是将它的IP储蓄池足够大,每个IP就是一种场景,像深入人心的"米老鼠,唐老鸭,高飞,小熊维尼等一些列卡通",而这些IP它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可以细分出很多文化产业链,比如说,把这些IP去拍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魔境仙踪》《沉睡魔咒》《灰姑娘》《美女与野兽》可不可以在纳入到游戏范畴,《冰雪奇缘》《复仇者联盟》······把IP还能作为文化产品,作为绘本故事,儿童教育产品,广告等等,所以迪士尼商业模式是一个多元化,中间有很多的事情可以无限延伸下去.作为用户,尽管万达乐园比迪士尼消费便宜,如果我作为用户来选择的话,我依然会选择迪士尼,对我而言,我并不是在消费它的乐园,而是影响我小时候的记忆,比如说我是看唐老鸭,米老鼠,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故事长大的,这种记忆是挥之不去,如果我有孩子,我也会带上他,让孩子感受这些曾经影响我的,去影响他,给孩子讲一下我小时候的经历!如果去万达乐园,这种感觉是没有的!所以,并不是像老王说的,用低价就能砸出一个被用户认可的文化出来,而对乐园而言,迪士尼赚的并非是门票费,或许迪士尼公司压根没想过去赚门票钱,迪士尼在中国上海是唯一的一家,作为南北各地的消费者,离家远一点的,去迪士尼玩的同时,是否会考虑住酒店,参与一些旅游项目,去购买它的一些产品,衍生产品,也就是与它发生多次购买的需求点,这就好比,你购买火车票,其实火车票是不太赚钱的,而你去车站进行消费,火车站内商铺高额的租金,包括在火车上消费,等等都是作为火车站大笔盈利收入来源.有一次,我在武昌火车站因事储存一下旅行箱就短短2个小时不到,收费50元(真尼玛黑!),包括你在火车上进行消费``````这些附属消费需求,所以看似火车站核心是在卖车票,但真正赚钱的却是它的附加值需求!因此对我们创业者来说,不要局限看似核心产品的本身上,要裂变出附属需求点.时过一年,当年老王的豪言:要让迪士尼在中国二十年不盈利,就是一句逗比的笑话,如今上海迪士尼截止年上半年就达到1千万名游客,此时距离开园只过了11个月时间!面对这样的数据,估计让迪士尼二十年不盈利计划真的要破灭了,而相比现在,万达宣告自己彻底告别了房地产,大部分酒店和文化旅游产业被卖,发生一些重大变化!

还有更多例子不胜枚举,我主要是想表达三个观点,第一点是,创业不是在谈概念,拍着脑袋去想一些事情;第二点是,创业不是在打鸡血,喝一碗心灵鸡汤.往往有概念性的东西,就一定顺其自然伴随着打鸡血的成分,成功学,某位大咖至理名言;第三点是,逻辑思维能力,多质疑,逆向思维.不要纸上谈兵,出自某本大咖著作书籍,某个大咖创业导师的言论,你就不从大脑经过,瞎拥护与参合其中,凭什么他们的话就一定是正确的呢?创业者从多种渠道通过学习去提升自己,确实是这事儿没错,但学习需要悟道态度,例如,我爱看书,我觉得自己与大多数人看书最大不同的思维是,反而我看书不是抱着信奉的思想去学习,而是去探寻这本书的内容是有用没用或瞎扯淡,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知识性,我会反复去思考,去设想它的情景在线,逻辑推理,去在实操中探索和运用.这样长期以往,看书的窍门,就锻炼你的思维能力,认知,分析与判别能力的提升,无论是否是创业者,都应具备这种境界的修为!所以我看书,并非是爱书,什么样的书,作者写的什么样的话,是否有价值,我一眼便知.除了学校的学科老师教书以外,没人真正会将含金量,纯干货的知识分享给你,而太假的东西就会没市场,因此,很多东西基本都是真假混合,创业者要学会探索寻找每本秘籍领域中真实的那一部分,再集合成为你的认知.在这点上,我既不赞同读书学习无用之说,那是头脑简单的人不会将它变现而已,也不认同只顾信奉思想去看待学习过程.

在讲到商业,很多创业者,中小老板肯定都听说过某某大师的商业头脑风暴讲座,其中有个"大脑银行"苏引华总裁商业思维(这些可以在网上找得到的)上万名中小企业老板和创业者,苏引华在台上讲的都是一些不着边际,不着调的概念,说什么一个人想要做到百年老店,那基本上是没有长大,任何一个企业都是时代的产物,一个老板最重要能力是要学会使用别人能力的能力,要想成功要学会使用别人,所以,我们不要去研究企业了,我们也不要去研究行业了,我们开始研究人,把人搞懂了,那事情就搞懂了.我觉得他最后把诺基亚拿出来说事这是张冠李戴的说法,因为他都没搞明白诺基亚失败在什么地方了就拿出来举证.又说,以前是店商时代,国美和苏宁,而现在是电商王国时代,淘宝和京东取代了实体店,以前谁开的店多,谁最强,而现在谁的店开多死得快,为啥,天变了,而现在腾讯抄了京东和淘宝后路,微商崛起.我觉得很可笑,微商啥时候崛起过了?凡是说微商崛起的人,都是一些局外人看到的都是表面现象,包括我们今天"共享",大家都在谈共享商业模式,有ofo,摩拜,随之后的众多共享单车进入市场分一杯羹,可最终怎么样了,基本都死光了,目前老大还是ofo和摩拜,因为他们背后有大资本家给撑腰,不然也早就死掉了,很显然这是一个重运营的投入,不是谁都玩得起,包括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基本与共享沾边的项目都没得到什么好的下场.因此我们在谈商业,谈创业,不再过多的是概念与鸡汤斗志,感动自己,每个人都有情怀,情怀不仅仅只有情,情绪的问题,"怀"在我看来,是初心要正,比如是否能一句话概括你创业是干什么事情?能解决什么问题?你的用户切入点是2C还是2B人群?千万别想着你既能2C也能2B,对于初创刚刚建立不久的公司,你能有那么大本事既2C又2B,我个人觉得是难以置信的,更何况初创公司你有那么多人和精力,成本去两者兼顾吗?当然了,如果你是富二代或者像阿里巴巴副总裁这么级别人物去创业就另当别论了.更重要的是在行,都可以说是很大的市场,都有太多人占据这个领域,为什么你就自信认为自己所属行业是红海也好,还是蓝海也罢,就一定能成事?而不是抱着试想的态度万一做成呢,这是那些成功人习惯性忽悠人的概念,你信了这句话那么创业最终必将失败.我也经常和老板交流,我们时常遇见,一群人训话,很像高三离近高考,开誓师动员大会,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老板给员工发红包,吼叫声惊天动地,其实真的没必要这样做,你的用户不会因为你把员工训得像狗一样,用户就会买单,你的业绩就翻倍了.普通人也好,还是大学生也好都应该远离这些概念,很抽象,很空乏,没有营养的东西,而创业者更不应该去追逐一些概念,试想今天,全球有哪一个成功的企业是靠不切实际的概念上市了,也没有哪一个初创公司靠这些创业就成功了的。

未完

原创作者:海哥,自由撰稿人。

一个遵从真实,爱剑走偏锋的人,且傲骨。

图片来源:网络

长按下方图片,点击识别







































寻常型白癜风图片
软件开发总监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wangwuzeiz.com/xyzz/164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