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郑华国 https://m.yiyuan.99.com.cn/bjzkbdfyy/yyzj/260588.html诗词君上中学时,学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当时读到“留取丹心照汗青”时,一度不明白“汗青”,老师讲解后才知道,汗青指史册。这才理解了这句诗的意思。后来知道,这种以一物指代另一物的手法,名为借代。在古诗词中,诗人们常用借代手法,比如我们常见的“汗青”、“桃李”、“巾帼”等,都有其特定的含义。桑梓:家乡古代,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植桑树和梓树,后来人们就用物代处所。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诗·小雅·小弁》桃李:学生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桃李当时盛,葭莩后代连。——明·李东阳《胡忠安公挽诗四十韵》南冠:囚犯本指被俘的楚国囚犯。楚国在南方,因此称楚冠为南冠。后泛称囚犯或战俘。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骆宾王《在狱咏蝉》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夏完淳《别云间》同窗:同学古代把同学称做同窗,窗,有寒窗之义,说同窗二字,也就显示出了说话者之间的亲密和尊重。同年同日又同窗。不似鸾凰。谁似鸾凰。——张幼谦《一剪梅》烽烟:战争烽烟,火台报警之烟,指战争。从今雟州路,无复有烽烟。——姚合《送李廓侍御赴西川行营》威行四境烽烟断,响入青山号令传。——欧阳修《寄王仲仪龙图》巾帼:妇女巾帼原是一种头饰,先秦时期,男女都能戴帼。到了汉代,才成为妇女专用。巾帼后来引申为女子的代称,如今已是对妇女的一种尊称。苦吟三十年,所获唯巾帼。——宋·梅尧臣《还吴长文舍人诗卷》司马亦严惮,甘受巾帼耻。——宋·卫宗武《孔明》丝竹:音乐丝竹是中国传统民族弦乐器和竹制管乐器的统称。亦泛指音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唐·刘禹锡《陋室铭》洛阳陌上人回首,丝竹飘飖入青天。——韦应说《金谷园歌》须眉:男子须眉指胡须和眉毛,古时男子以胡须眉毛稠秀为美,故以为男子的代称。《红楼梦》第一回: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手足:兄弟手足,讲的是手和脚,意为兄弟。顷念宗祧之重,致忘手足之情。——王禹偁《拟追封建成元吉为巢王息王制》汗青:史册汗青是指古时在竹简上记事,先以火烤青竹,使水分如汗渗出,再刮去青皮,便于书写,避免虫蛀,故称汗青,也叫杀青。后来,汗青借指史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芳名垂汗青,千载永不灭。——唐·孙华《叶忠节公挽诗》伉俪:夫妻古汉语和书信把自己和配偶谦称为“夫妇”。伉俪则是对别的夫妻的称呼,把对方及其配偶尊称为“贤伉俪”。须信人间伉俪重,生年死日不相违。——林亦之《陈伯顺夫妇挽词》桑麻:农事桑树和麻。植桑饲蚕取茧和植麻取其纤维,同为古代农业解决衣着的最重要的经济活动。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陶渊明《归园田居》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三尺:法律古代也指剑与法律,有时还代指人自身。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明·高启《书博鸡者事》膝下:幼儿子女幼时常依于父母膝下,故借指幼儿。忆昔日之欢恃,奉膝下而怡裕。——王氏《怀思赋》华盖:运气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鲁迅《自嘲》庙堂:朝廷庙堂,指太庙的明堂;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黔首:平民黔首是中国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呼。丧车黔首葬,吊客青蝇至。——元稹《出门行》阡陌:田野阡陌,指田野、田间小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杏坛:教育界杏坛是为纪念孔子讲学而建,杏坛是孔子教育光辉的象征。会见春风入杏坛,奎文阁上独凭栏。——杨奂《谒圣庙》朱门:富贵人家朱门,指古代王侯贵族的府第大门漆成红色,以示尊贵,後泛指富贵人家。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惟馀青草王孙路,不属朱门帝子家。——李攀龙《平凉》藩篱:边防藩篱,本义是指用竹木编成的篱笆或栅栏。引申为边界、屏障。楚师深入,战於鸿门,曾无藩篱之难。——贾谊《过秦论下》寸管:毛笔寸管,毛笔的代称。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林觉民《与妻书》杜康:酒杜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后世多以“杜康”借指酒。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使渐离和曲,杜康佐酿。——陈维崧《满江红·闻阮亭罢官之信并寄西樵》万钟:高官厚禄万钟,指优厚的俸禄。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告子上》羽檄:军情消息羽檄,古代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而传递军情一般都写在“檄”上,如果在其上插雉羽,则表示万分危急,欲其急行如飞,称之为“羽书”或“羽檄”。羽檄如流星,虎符合专城。喧呼救边急,群鸟皆夜鸣。——李白《古风·羽檄如流星》冠盖:仕宦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梦李白》白丁、布衣:百姓白丁、布衣,原指平民百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提携、垂髫:小孩垂髫,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儿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潜《桃花源记》干戈:战争干为防具,戈为武器均为古代兵器,因此后以“干戈”用作兵器的通称。后来引申为指战争。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miaoa.com/xyzz/12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