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猫

ldquo流浪大师rdquo沈巍


早上刷新闻,看见流浪大师被网红们围堵直播…

这世界,看不懂。

安静一辈子,好不容易攒下一件奢侈品“孤独”,突然变成了一面照妖镜。

——Linda

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

流浪二十年,一夜成网红,这个捡了26年垃圾的流浪汉火了。

这辈子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成为被网友追捧的[国学流浪大师]。

他到底是谁,是奇才还是网络炒作?

他是沈巍,出生在上海,今年52岁,常年流落上海街头,这一流便是26年。过着最简单朴素的生活。

沈巍曾是上海某区审计局的公务员,家中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没有名校背景,也无妻无女。

现在的他是某区审计局长病假员工,26年来,薪酬按相关标准正常发放。

沈巍很健谈,腹有诗书,谈古论今,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可以畅聊《论语》《左传》,心灵鸡汤出口成章,谈吐也谦逊有礼、不卑不亢。

他还经常跟路人讨论西汉名将周亚夫、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成功学大师陈安之等,还告诫人们「善始者众,善终者寡」。

沈巍流浪已有26年,期间从不卖惨博同情,也不受嗟来之食。

捡垃圾,也是因为他有一个环保梦。

“这些年,我发自内心地就想为垃圾减量做点贡献。

垃圾分类是源头治理,应该针对产垃圾的人。

但在一个提倡垃圾分类的社会,我从小捡垃圾,反被嘲笑。”

即使被嘲,沈巍也坚持他的环保信条,从年起,他便开始在外流浪捡垃圾,捡了26年,哪怕看到地上有一张纸他也要捡起来。

每当有人看他捡垃圾可怜就施舍一点吃食或者金钱,他从来不接受,而且觉得很可笑。

“我无儿无女,孤老头子一个。给我钱干嘛,我自己有一双手”

“捡垃圾,这不是劳动吗?干嘛要可怜我”

他饿了就去垃圾桶里捡别人扔掉的厨余垃圾,吃剩下的,他还会分拣好,给流浪猫、狗或者给鱼吃。看得出,他也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

除此之外.沈巍还很敬惜字纸,这些年他除了捡垃圾,就是卖废品买书,这是他唯一的开支。没买过一粒米,没买过一件衣服,但书不能不买。

这一点上,他确实很好地满足了文艺青年对世外高人的幻想。

赫拉巴尔说,“最大的英雄是那个每天上班过着平凡、一般生活的普通人”。

而沈巍不是普通的乞丐,他是一个有文化的流浪汉。

流浪大师,如今成为流量大师。

所谓人红是非多,或许是满腹经纶的流浪汉还不够吸睛,开始有人杜撰沈巍的身世。

有人说他是复旦大学毕业的高材生,还有人说他的妻子和女儿在车祸中丧生。

但沈巍本人均表示了否认:

“我和复旦大学没有关系,我没有名校背景。我没有结婚,更没有女儿。”

新京报和红星新闻也均表示了否认.

尽管如此,仍然叫不醒一群装睡的网友。

在他们眼里,似乎一个有学识的流浪汉,就该配一场车祸,一场大病,一场妻离子散这样才够壮观。

即便没有名校光环和悲情故事,沈巍依旧火得一塌糊涂。

“谁能拍到这位流浪大师,谁就能火就能涨粉丝。”一位快手短视频工作的人这样描述流浪汉沈巍的火热。

每天都会有数以千计的人前往上海,只为目睹大师的庐山真面目。想跟他合影增加自己的名气……

这些人,大多是主播、微商,哪里有话题和热度,他们就凑向哪里。

一个原本安静捡废品读书流浪的人,生活彻底被这帮人搅碎。

几位打扮时髦的女主播,她们簇拥着外表邋遢的沈巍,举起手机,摆弄姿势,微笑摆拍。

当中根本没人正眼看过大师,而大师此刻正坐在墙角,表情显得有些拘谨茫然,脚下正踩着一个烂掉的橘子。

一边是年轻貌美,一边是衣衫褴褛,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

还有这个视频,大师坐在路边,不知道在讲什么,但却有一群人里三层外三层的围着。

有的录短视频、有的在直播,每个人都拿出手机、摄像机往“沈大师”脸上怼,他们笑着拍着,脸上洋溢着更多的是轻浮的嬉笑与戏耍。

这情景与当年白人将有色人种装到笼子里展出,又有多大区别呢?

更有年轻的女子为了博取别人的眼光,当着众人的面,举着写有:“流浪大师,我要嫁给你”的纸牌。

越来越多的人专程跑到浦东杨高南路附近,拍抖音,希望借此吸粉,想要从沈巍的吸睛效应上分一杯羹。

打开抖音搜索“流浪大师”,沈巍照片做头像的账号数量达到了数百个,而这些账号,沈巍一个都不知道,更别说从中捞到好处。

流浪大师,如今成为流量大师。

这些号粉丝量有高有低,高的甚至达到一百六十三万,天知道这些账号背后的商业价值到底是多少。

还有不少视频上传着各种沈巍在街头说的话,仿佛他们就是沈巍本人般,多的有多W的赞,少的也有几百几千。

不仅如此,还有很多打着所谓弟子旗号的人,变着法的消费沈巍的形象,不管沈巍是否愿意,他都难免被喧嚣的网络以及背后推手所裹挟。

有人拿他的视频去卖钱,有人拿他的书去换钱,拍视频的、卖手机的、蹭热度的、卖拍照器材的,都赚的盆满钵满,就连他附近的酒店价格都在翻倍。

沈巍就像一个聚宝盘般,吸引着人们前赴后继的聚集。

一场娱乐至死的”闹剧”

沈巍还是那个沈巍,现在,他火了,成为“大师”了。

曾经避之而不及的人,再也不嫌他脏嫌他臭了,一个个就像闻香而来的苍蝇,恨不得把大师吸个底儿净。

但是,红带给他的只有困扰,曾经一个人安静看书的时光已不见踪影,流浪的意义不复存在。

现在的他每天早晨睁眼,便有上百号人排队等着合影,摩肩擦踵堪比粉丝见面会。

别人围观他,你们猜沈巍咋说?“你们就是把我当猴子来看,谈什么尊重呢。”

鲁迅说:“每日见中华:有病不求药,无聊才读书”。现在更简单,沈巍“读书”,他们“读”沈巍。

但是,一夜走红之后,又有谁真正理解他的用心?

当他的热度被消费殆尽之后,他很快就会被新出现的人和事淹没,被人像嚼干了的甘蔗渣一样扔掉,最后留下的只有琐碎的一地鸡毛。

这是一个娱乐的时代,也是一场娱乐至死的”闹剧”。

抖音和微博,永远不缺正火热的网红,热衷围观的网友,永远不怕无瓜可吃。

还好,他们很快都会散的。

有时我很希望沈魏能像《水浒》里的郑屠那样,对追逐者恶声恶气来一句:“你们却不是特地来消遣我?”

谅那些人也不敢理直气壮地回他:“我们不是消遣你,是特地来消费你的。”

-藏嘉商务合作-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miaoa.com/xyly/644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