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龙猫 > 龙猫的繁衍 > 原创凶险的金融,残酷的现实
当前位置: 龙猫 > 龙猫的繁衍 > 原创凶险的金融,残酷的现实
澳门最著名的赌场,第一肯定是新葡京酒店了,它是澳门最著名的地标之一,楼高米,呈莲花状,耗资30亿澳门元建成,土豪金外观给人一种豪气逼人的气场,老板就是大名鼎鼎的赌王何鸿燊。
酒店内设有近间客房及豪华客套房,由普通客房至总统套房均装修豪华及备有现代化设施。大部分客房均可临窗远眺,南中国海美景及澳门名胜尽收眼底。无论是早餐或晚膳,葡京酒店内的十八间食肆均提供多国美食。由享负盛名的“世纪名厨”JoelRobuchon先生指导的“法国餐厅”是亚洲区内数一数二的高级餐厅,藏酒非常丰富,佳酿过千。由名厨主理高级中菜的“葡京日丽”,午市备有现场古筝表演,晚饭时段歌手会为您现场演艺中西名曲及跳舞音乐。另有可容纳千人以上的气派非凡的宴会厅。二十四小时营业的“不夜天咖啡室”,“巴黎疯狂艳舞团”每晚8时及9时半于酒店的蒙娜丽莎殿为客倾力演出。酒店内还有其他食府,另有驰名的日本餐厅及一系列西餐厅任君选择。总之,就是集所有人类精华而打造出的一个现实版人间天堂,让进来的赌客们流连忘返。
众所周知,十赌九输,但这并不能阻止来自全球各地的豪客们闲暇之余来一掷千金。每个人进入赌场的人都相信或者说希望自己能成为那极少数的幸运儿。
酒店里歌舞升平,无论何时都是一片繁荣景象。那酒店外呢?
据查,截止年四季度,澳门总人口67.96万人,人均收入美元。这么高的收入,是不是澳门每家每户都住别墅,开奔驰的?其实不是的,收入高支出也高,尤其服务性支出非常大,比如给孩子报兴趣班,请保姆,看病等软支出,放到内地就是天价,在澳门却稀松平常。澳门市民的生活也是一样要为了柴米油盐而奔波。
葡京酒店内外两重天,一头是天堂,一头是市井。天堂和市井之间只隔离一道大门。
一、现实生活中的两个世界
现实生活中存在两个世界,一个是肉眼可见的城市乡村,高楼大厦,农田工厂。人们通过延续了几千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劳作,用双手创造出一颗颗粮食,一件件工业品,为实体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而另一个世界,则是虚拟经济世界,在这里没有繁重的劳作,有的只是无尽的数据和复杂的游戏规则,这里就是“葡京酒店”,一个极少数人才能进的去的世界,当然了,能进得去大门的都是各个行业的佼佼者,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民可能都不会知道酒店大门往哪开,更谈不上进去了。在这个赌场里,拼的是脑力,赢了会所嫩模,输了自己去会所当嫩模。
虚拟,现实两个世界有剪不断的交集,通过一根细细的管道相连,这根管道就是~货币。
虚拟经济中动动手指就能得到的财富,是可以通过货币形式流通到现实世界中的,为了避免虚拟世界的财富大规模的冲击现实世界,游戏设计者设计了一套复杂的“兑筹”方法来“锁住”虚拟财富,这个玩法之前文章中有介绍过,就是现代金融体系,通过对基础货币数量的控制,迫使信贷创造的虚拟财富M2,M3无法全额兑换。以中国为例,基础货币只有36万亿,而M2则有万亿,M2永远不可能全额兑换成基础货币,完全不再一个数量级。更不用提规模更大的SM2,M3,SM3了。
当然了,堵不如疏,虚拟经济的玩法不断在更新,债市,股市,期货,期权,外汇,衍生品随你挑,总有一款适合你。嫌自己本金太少?没关系,杠杆工具提供给你,1倍不够10倍,10倍不够倍,我见过的外汇交易工具有提供倍的杠杆,0.1%左右的浮动就能翻倍,或者爆仓,刺不刺激?
这种天堂地狱一念之间,富翁乞丐瞬间转换的刺激游戏,对期望改变命运的人们是有极大吸引力的,就像赌场始终对赌徒保持吸引力,赢到钱的人感觉自己还能赢更多的钱,输了钱的人想投入更多的钱回本,没赢没输的人偷偷学习赢家的经验,憧憬自己成为赢家后的场景,只要进入赌场,所有人都不想轻易离场。
另外一个原因是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的机会,所以,只要不发生大的危机,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基本上没什么交集,各国超发的货币只会在虚拟经济里赌博空转,只有很少的部分通过赌徒们各种消费行为流入现实生活,因为量小,所以影响并不明显,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半年超发了一倍的基础货币,却没有引起恶性通胀的原因。
歌舞升平的虚拟经济一旦发生金融危机,就是踩踏式大逃亡,赌徒们都飞奔去窗口赌场窗口拿筹码兑换现金,可赌场现金就那么一点点,那时就是比赛筹码打折率,谁的折扣高,就给谁兑换,最终结果就是所有筹码(金融资产)的价格暴跌,一地鸡毛。
二、顶层设计出的底层梦
繁华的大厦里,小猪们努力的向上攀爬,拼尽全力争第一,可它们并不知道,无论自己多努力,最终都逃不掉被宰割的命运,游戏的开始就注定了结局。。。而现实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其中一只呢?
现实世界中,欧美作为顶层国家,设计的全球一体化体系,就是这么个玩法,豚骨面大老板是美国,二老板是欧洲,其他国家都是小猪。而每只小猪内部又有一个豚骨面店。。。
经过战后70年的发展,全球经济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里做一个简单区分,所有有金融资产的,不论是债券,城市房产还是股票,都是资产阶级。没有的则是无产阶级(农村房产没有流动性,暂时忽略不计)。
资产阶级精英们设计出了一套非常复杂且隐秘的游戏规则,正在并且持续的合法抢劫无产阶级的劳动果实。
资产阶级的财富构成,主要是资产,房产,股票,债权,黄金,大量的债务以及少量的现金储蓄。
无产阶级的财富构成,主要就是存款。
所以这套游戏的规则就是,超发货币,稀释货币购买力,即推升资产价格,又能减轻原有债务,让有产阶级更加富有,让无产阶级的最大财富存款变的越来越不值钱。
小王是一个普通工人,在深圳某工厂打工,过着的生活,十年前每月工资,当时一套80平的房子只要50万,首付3层大概需要15万,刨去必须的生活开支,他需要十年才能存够。十年后的现在,他的工资已经涨到了,但同样的一套房子,这时已经涨到了万。。。
这就是游戏玩法的具体案例,在资产价格上涨面前,小王十年的劳动是负收益!工资在小涨,物价也在涨,只是由于生产率的提高,单位时间产出的商品更多了,抵消了通胀,所有物价上涨的并不显著,但资产价格涨上了天。
小王十年的劳动成果去哪了?
在国外,毫无疑问是进来资本家的口袋了,因为土地私有制,所有收益归个人。
在国内,要稍微好一点,都给城市化作贡献了,医院的钱都是这么来的。
不仅仅是房产,所有具有金融属性的资产都是按照这套规模来玩的,也都具有稀释货币购买力的能力。
三、周期的力量
周期是一个汉语词汇,出自《敬斋古今黈》。若一组事件或现象按同样的顺序重复出现,则把完成这一组事件或现象的时间或空间间隔,称为周期。
人的每一天都有周期,早上起床,吃早饭,工作,吃午饭,工作,吃晚饭,睡觉,早上起床。。。。人的规律性的生活就是一个小周期。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依次出现,每年都是如此,这也是周期。
经济也有周期,基钦周期,朱格拉周期,库兹涅兹周期,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而具有重新分配财富的周期,是债务周期。每当偿债周期到来,就是赌徒们争相用筹码换现金的时刻,就会有大量的打折优质资产被抛售,谁获得了这些优质筹码,谁就是未来的富翁。也有大量垃圾资产被抛售,谁买到了垃圾,谁就是未来的负翁。谁抛光了手里的筹码,谁就是未来的“无产阶级”
大的偿债潮一般发生在大经济周期的末尾,也就是50-60年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的最后,就是现在!目前正处于第四波康波周期的最后和第五波康波周期的开始之间。80后,90后人生最重要的选择就得在这一两年内做出,你登上的是财富快车,还是死亡高铁,最终会成为人生赢家还是LOSER由什么决定?
90%的认知+10%的运气。
努力提高自己的认知,成为赢家的最高概率是90%,赌运气则只有10%的赢面。
搞懂债务周期,有效利用债务周期,就是最终的人生赢家。
上图可知,存款利率,根据时间长短是不一样的,存款时间越短,利息越低,时间越长则利息越高。利息是什么?是资金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资金被占用的时间越长,意味着风险越大,因为不可知因素是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加的。
存款利息的顶,就是贷款利息的底,银行干的事就是把A的钱借给B,用B的贷款利息支付A的存款利息,自己当中间商赚差价。
注意一组数据,三个月定存利息是1.35%,五年定存利息是2.75%。中间有1.4%的利差,如果是贷款利率,利差只会更大。现在资本市场的核心玩法,是短借长贷。
假设,某人要开一间餐馆,大概需要万,预计需要5年时间回本,如果他直接向银行借5年的钱,(假设银行不赚差价,成本价给他贷款)5年后一次性连本带息一起支付,那么最终需要支付+*5*2.75%=.75,其中利息部分13.75万。
如果他只借3个月,每年滚动借4次,连续借5年,那么五年最终需要支付+*1.35%*5=6.75万。
13.75-6.75=7万。
短借长贷的利息支出低了一倍都不止。是不是很划算?
资本市场就是这么玩的,只是玩的更极端,比如隔夜逆回购,资金占用时间只要1天,利息支出更低,此外还有7天逆回购,14天逆回购,等等等等,最长一般不会超过3个月,本息滚动支付,每3个月清算一次,连续借贷。
之前有详细介绍过对冲基金经理的玩法,他们就是这群把规则用到极致的人。从养老,医保等基金那里拿来启动资金,然后买国债,再把手里的国债抵押给回购市场,再拿回现金,再买国债。。。反复抵押借贷,短贷长投,利用国债现货和期货这间微小的利差,来赚取无风险收益。
还有玩的更狠的,直接资产置换,用借来的钱买垃圾债,把手里的垃圾债和各种公共基金手里的国债互换,再把拿到的国债抵押换现金,再买垃圾债,再互换。。。风险利差更大。
这些对冲基金,用区区4,5千亿美元的资金,撬动40,50万亿的资产,他们的走钢丝游戏,决定了整个金融市场的风险水平,一旦他们玩砸了,被动解杠杆的时候,就会反向操作,卖国债,换现金,还给配资方,再卖国债,再换现金。。。如此反复,问题是,哪来那么多现金?根本没有那么多现金啊,这时就产生了美元流动性危机,也就是3月份我们看到的全球金融市场大暴跌。
美元流动性为什么这么重要?
因为短借长贷的不仅仅是对冲基金,实体企业也是一样,比如国内某房企,因为在国内融资成本高,而美元债融资成本低(次贷危机后,美国存款利率降为0,所以贷款利息就非常低,远低于中国),就借了大量美元债,为了减少利息支出,它选择的是滚动钱,每3个月清算一次,然后再借,也就是说每3个月就需要大量美元来借新还旧,可市场上因为对冲基金的解杠杆行为,没钱了新债借不来了,怎么办?那这个房企就得违约啊,国际上的违约行为那可是真的少一分钱,多一秒钟都不行,直接按照合同执行,直接往破产法庭起诉,一分钱的违约都能倾家荡产。雷曼兄弟倒闭的时候,账上还趴着一万多亿美元的资产呢,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它没现金,没现金按约定时间还给借贷方,那就是违约,借贷方就通过法律手段让它破产。
因为对冲基金经理们的解杠杆行为导致国际上的美元稀缺,所以,国内某房企的美元债借贷利率一度超过了15%,它被逼的没办法了,破产清算和舍钱消灾之间没得选啊。
像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在美元扩张(降息)周期贪图蝇头小利的企业,在美元收缩(加息)周期都不会好过,得死一大片。(不只是中国,全球只要借短期美元债的有一个算一个都会出问题)
而美联储呢?因为掌握了印钞权,这时可以大肆印钞,把这些廉价的绿纸片放贷给他们的资本家,美国的资本家再用绿纸片按照违约法律用地板价收购这些因为债务违约而“被破产”的企业,这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美国“剪羊毛”的核心原理。
解杠杆的时候,同样由于美元货币不够,全球金融市场都会跟着一起暴跌(包括A股)。所以那时被剪羊毛的不止实体企业,还有优质金融资产。
目前A股的外资规模大概在2万亿左右,这里面真正的长投资金有多少?走钢丝的对冲基金又有多少?
7月16日,北上资金仅仅撤了亿,大盘跌了4.5%,如果2万亿里有十分之一是对冲基金们的投机资金,大盘会怎样?
所以,这么巨大的资金,掌握在这么极少数玩金融冒险套利游戏的基金经理们的手上,债务周期是否被触发,取决于对冲基金们的金融冒险游戏什么时候出问题。
美联储买垃圾债买的不彻底,给后面出问题埋下隐患是其一,超低利率造成的资产大饥荒逼着对冲基金经理更加疯狂的金融冒险是其二,两相叠加,初步估计不超过年底会有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的财富大洗牌,破产不再是以企业为单位,而是以国家为单位了。
再进一步的具体时间就要盯许多具体指标来分析。(公号后台回复08,读者投资交流群,不一定能让你当上镰刀,但可以避免成为最后一茬韭菜)
四、全球财富分配体系何时重构?
现在的这套“合法抢劫”的分蛋糕体系是美国携二战胜利国之威建立起来的。所有国家,不接受的就得挨揍,就得被全球“隔离”,WTO就不允许参加,全球化就与它无关。
按照谁建立谁受益的原则,美国把最大的一块蛋糕分给里自己,那就是“金融霸权”。
美军是世界警察,美元是全球结算货币,SWIFT是全球结算通道,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捍卫金融霸权。
不接受美元结算?
打!萨达姆,卡扎菲就是例子。
绕开美元用其他币结算?
封!叙利亚,伊朗,朝鲜就是例子。
任何胆敢挑战美元霸权的国家,没靠山的渣渣直接打,有靠山的就封杀。必要时连靠山一起封杀(比如俄罗斯)
美元霸权的好处就是,美国可以无限透支,直到美元霸权终结的那一天。理论上,只要美联储愿意,它甚至可以把一块砖头当做抵押物,放进自己的资产负债表,然后印亿美元,拿去全球买买买。
美元霸权的消亡,需要漫长的时间,虚拟现实中的世界仍将长期存在,俄罗斯仅靠前苏联的遗产,仍能存活30年不亡国,美国的遗产比前苏联更加丰富,存活的时间只会更长。两个世界的治理体系也将长期存在。
中国的远洋海军还没有走出去,人民币国际化还在初期,CIPS也只能在小范围应用。中国从古至今没有过全球治理经验,这一切都得从长计议。中国崛起的脚步虽然无法阻挡,只是道阻且长。但跟着国运一起走,看多中国,做多中国,不会错。
五、中美是否会脱钩?
中美脱钩的观点实际上从年毛衣佔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只是中美经贸关系捆绑的太深了,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是轻易没法撕开的,正面是中国提供廉价商品,背面是美国提供技术和服务,如果禁止中国商品进口,虽然中国工厂得倒闭,但在美国给中国工厂提供技术(收入各种专利费)和服务的美国公司也得完蛋,而美国早已没有工业化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工人,制造业回归只能在梦里,基础生活生产物资极度依赖中国供给,怎么可能脱钩?所以毛衣佔雷声大雨点小,被制裁的也都是些没有美资背景的公司。
我的观点和主流观点有点不一样,我认为,毛衣佔的目的不是为了真脱钩,而是为了更大规模的资金以更好的条件进入中国创造筹码,否则有什么谈的必要吗?直接关税加到%不就完了吗?谈判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找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折中方案吗?金融开放是多大一块蛋糕啊,如果说,金融市场开放,美元涌入中国,进入央行的仓库,美国只是付出了一堆绿纸,却可以收购到无数优质资产,享受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而中国的人民币想去海外投资,得先换成美元,创造出了美元需求,意味着整个中国的美元计价资产在膨胀,这对美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美国即能通过廉价印刷的美元收购资产,又能进一步巩固美元的霸权(所有持有美元资产的人都会自动维护美元霸权,就好比所有已经买房的人,都不想看到自己房子贬值,哪怕自己不卖,也不愿意房子降价,会自动维护房子的价格,比如砸售楼部就是维护房价的表现)
中美关系之所以现在貌似不断升级,原因还是美方要价太高,中方不答应,然后美方又开始玩一手创造问题,一手解决问题的老套路。
中:你要价太高,没法答应。
美:我要升级对你的制裁,对你的产品加关税,把某某公司提出SWIFT。
中:决不答应。
美:如果你答应原来的条件,这些新增的制裁都可以取消。别再谈价还价了,你只付出了原来的条件,却换取了我取消制裁,取消关税,取消SWIFT对某某公司的封锁。
老套路就是老套路,我们都能看明白,更别说管理层了。
美方要价太高,所以,管理层提出了“经济内循环”的路线作为应对,做好底线思维的准备,大不了一拍两散,咱比拼内力,看谁先吃不住劲儿。论持久战中国还真不怕谁。
中美会有一个斗而不破的博弈过程,最终还是会谈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最近关于中美矛盾会升级成热战的话题,这里也谈两句。
两个人,一个人手里有5颗手榴弹,另一个手里有50颗手榴弹,两人会以命相搏吗?我觉得是不会的,除非两人都疯了。中美就是这样的关系,都是核大国,都有毁灭对方的能力,有什么理由去同归于尽呢?完全没有。
美国炒作N海问题或者说ZG威胁论,不是头一回,而是多次炒作,年特没谱竞选的时候就曾炒作过N海问题,结果当选之后,所有海军部关于升级N海军事形象力的提案全部被否决,甚至连报告都不想看完。
纵观特没谱执政者4年,无论是对阿富汗,叙利亚还是伊朗,都没有发起过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说明特没谱并不是小布什那样一言不合就开仗的狂热分子,他对战争解决问题是不屑一顾的,更喜欢用他“极限施压”来解决问题。
所以,我的观点是,N海问题只是特没谱再次炒作大选话题的手段,并不会升级成为热战,更不会以死相博成为三战的导火索,最后会随着大选的结束而退热。
故而在资本市场不要盲目追高军工板块,热点只要一过,就很可能成为接盘侠。
PS: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miaoa.com/xyjj/4235.html